茶葉是福建省安溪縣的特色產業,全縣擁有4萬hm2茶園。為全面提高山地茶園開發效益,近年來,許多農戶充分利用山地茶園飼養本地雞或土雜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茶園養雞是一種高效生態立體養殖模式,通過農牧結合,種養配套,實現了較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1山地茶園生態養雞的優點
1.1 節省成本
一是節省土地。利用茶葉基地資源,放養雞群節約用地。二是節省勞動力。茶園內雜草每年至少除2次,茶園養雞,嫩草全被雞啄食了,節約除草勞動力。三是節省飼料。利用茶園雜草、茶園昆蟲和樹裙茶葉等天然飼料養雞,可減少人工飼料用量。四星節省肥料。雞糞作為優良的有機肥,培肥茶園地力,節約投肥成本。五是節省農藥。由于雜草叢生,茶園需要除蟲,茶園養雞后,昆蟲、嫩草和草籽都是雞的好飼料,茶園基本不用治蟲害。
1.2 提質增效
茶園養雞,由于野外空氣新鮮、活動量大,雞群健康,飼養期較長,肉質風味好,生態土雞容易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售價也高。同時,茶園放養雞群,減少了茶園害蟲,增加了茶園肥力,大幅降低了化肥農藥的投入,優化了茶園環境,實現了生態茶園改造,茶葉提檔升級,茶場收入增加。
1.3生態效益明顯
山地茶園生態養雞有利于合理利用茶園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做到良性循環、節本增效,是典型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以安溪縣大寶峰有機茶場飼養土雞為例,山地茶園內動植物生長良好,園間雜草被雞群食盡,有機茶生產得到有效保證,茶園養雞促進了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提高,茶樹反過來為蛋雞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天然飼料。以茶養牧,以牧促茶,形成了:雞吃茶園雜草及害蟲 — 雞糞還園 — 改善茶園生態小氣候 — 有機茶生產提質增效 — 生態土雞價高增效 — 茶園養雞規模再擴大的循環農業鏈條,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2山地茶園生態養雞關鍵技術
2.1 園地選擇
養雞的山地茶園,應該選擇地勢平緩、背風向陽、茶園較疏、樹冠矮小、雜草較多及取水便利的茶園放養為好。并有防止外來動物侵害的防護設施。這樣,便于雞群管理,充分利用茶園雜草、昆蟲作為雞的飼料,從而降低養殖成本。
2.2 雞舍構建
茶園養雞的雞舍可以選結構簡單的活動式雞舍,為方便搬運,結合山地茶園地形,一般制成長2m,寬1.5~2m,舍內高1~1.5m即可。底部鋪設帶間隙的竹條或塑料網墊,離底部70~80cm處加2根木檔作為雞棲息架,四周采用遮陽網圍欄或三合板,頂部采用單批或雙批式防雨層。有坡度的茶園,可一面著地一面離地;地勢較平的,雞舍離地30cm以上。
2.3雞品種選擇
茶園散養雞品種以選當地優質土雞或土雜雞為宜,本地土雞有抗病力強、活動范圍廣、覓食力強和肉嫩味美的特點。也可以選擇體型小、善于運動,對環境要求低的雞品種。如:蘆花雞、廣西黃和崇仁麻雞等,不宜選擇快大型白羽雞種。
2.4飼養管理要點
2.4.1 放養日齡
茶園養雞,應該分兩階段飼養。1~30日齡為室內集中育雛,一般育雛到體重0.25kg左右、粗毛基本長齊豐滿及活動自如的健雛為宜。30日齡后進入茶園放養,可采取喂食方法意向性地將雞引導至指定的茶園地塊自由覓食。放養的適宜季節為春夏秋季,冬季氣溫低,蟲草減少,應適當停止放養。
2.4.2飼養密度
茶園養雞應該采用較低密度養殖。雞放養密度以每畝(1畝=1/15hm2)茶園80羽左右,一般放置上述移動雞舍2~3棟為宜。過稀資源利用不充分,效益不明顯;過密蟲草不足,人工喂料過多,影響肉質風味。
2.4.3飼養方式
茶園養雞與其他放養方式并沒有什么差別,白天把雞放出,晚上進入雞舍。小雞初進茶園,應先在雞舍關養1~2天,由人工飼喂,之后放出。開始需要人工補料,隨雞日齡增長,補料可逐漸減少。等到雞舍附近草少了后,采取由近到遠逐漸放寬放牧范圍,使遠處草蟲得到利用。1年可放養2~3批(采茶季節停止放養),每批放養100~120天,每只雞體重1.5~2kg即可上市銷售。為防止長期放養,導致茶園土地板結,應合理輪牧,一般茶園養雞1年1輪,最長不超過2年。
2.5綜合防疫措施
茶園養雞疾病防范難度大,免疫工作要求高,應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逐羽免疫注射。根據當地疫情,主要做好新城疫、馬立克氏病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等主要家禽傳染病免疫。定期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要勤曬或更換墊料,保持雞舍內清潔。進行消毒時,發現病雞應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另外,要防止天敵和獸害,如黃鼠狼、蛇等,可在茶園掛鈴鐺或者養上幾只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