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禽流感病毒能夠使多種禽類發生禽流感,導致禽群發病和死亡,對我國養殖業造成了巨大危害。部分亞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群,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學意義。本文概述了我國近年來禽流感的流行趨勢和特點,并且對禽流感的防制對策進行了綜合探討。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家禽后引起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能夠引起呼吸道疾病與產蛋下降,死亡率可達100%。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歸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高致病性禽流感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并且實行強制免疫政策。禽流感存在歷史久遠,早在1878年意大利就有報道發生真性雞瘟,后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多次流行,造成巨大影響。禽流感也可造成人類發生感染,所以不僅對養禽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對人類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近年來禽流感的流行情況受到密切的關注,如何有效地防制禽流感成為學者和畜牧業從業者長期探討的主題。
1 禽流感的流行現狀
據《獸醫公報》報道,從2004年我國在廣西暴發的禽流感開始,除了2010年以外,我國每年都有禽流感疫情發生。到2015年6月止,累計至少發生了122例,禽流感疫情形勢愈發嚴峻。禽流感毒株的分離鑒定結果表明,我國在家禽、野鳥和家畜中存在并流行多種亞型禽流感病毒,包括H5、H9和H7等亞型。目前各大養殖場防制禽流感主要通過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但是仍有部分免疫禽群出現不確實的免疫效果,表現出非典型性禽流感、隱性排毒與帶毒等現象。由于針對禽流感防制措施的實施,禽流感病毒不同于以往在1周內導致禽群大量死亡的快速傳播,傳播速度已開始變慢。
1.1 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1996年廣東首次暴發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此后H5N1開始在東南亞地區流行,現在已蔓延至全世界范圍內,對養禽業造成巨大打擊。由于H5N1能夠感染人類,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我國目前對H5N1亞型禽流感實行強制免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對于我國的威脅依舊巨大,一旦發生,則造成嚴重損失。
從H5亞型禽流感出現到現在,主要為H5N1亞型。據農業部新聞辦公室通報,僅2014年到2015年,我國就報道了7次H5N1疫情,其中4例發生在雞群中,3例發生在其他野鳥中,均表現為高發病和高死亡。H5亞型禽流感病毒可通過與其他亞型病毒發生重組,出現了多種亞型。近幾年關于H5N2、H5N5、H5N6、H5N8等亞型的報道有顯著上升趨勢。其中H5N6亞型的報道尤其突出,在雞、鴨和豬中均有分離,在流行病學上具有重要意義。自2014年,四川確診全球第一例人感染H5N6亞型的新型病例以來,在云南、廣東等地都出現了H5N6禽流感感染人的病例,具有較大的威脅,值得引起注意。
1.2 H9N2亞型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1966年首次發現于北美火雞群,屬于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分布較為廣泛。我國近幾年的監測結果顯示,H9N2亞型禽流感的流行比較普遍,呈地方性流行,傳播速度較快,感染日齡早,發病率與死亡率日漸增加。近年逐漸發現,一些免疫禽群偶有發病,且少數毒株H9N2對哺乳動物的致病性有所增強。2013年新出現的H7N9與H10N8亞型禽流感病毒的6個內部基因均來自于我國近年來流行的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
H9N2亞型禽流感一般引發較HPAI更為溫和的臨床癥狀。當其呈現典型暴發時,傳播范圍廣且發病突然,感染率高;當其呈現非典型流行時,通常并不表現出特征性癥狀,但是會造成雛雞免疫抑制、ND疫苗免疫失敗、產蛋率下降、繼發感染與死淘率增高等現象。
研究調查顯示H9N2亞型禽流感不僅可以感染禽群,還能感染豬和人類。豬因其呼吸道上皮組織的特殊構造,被稱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2008年以來對豬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進一步顯示,H9N2亞型禽流感能夠感染豬作為其跨種間傳播的中間宿主。H9N2亞型禽流感感染人時,患者較快被治愈,且不致死,導致其在臨床研究上易被忽視,使得病毒在人體內有機會適應,甚至有可能發生重組,從而轉變成更適合在人體內傳播的高效病毒。
1.3 H7N9亞型流感的流行特點
H7N9亞型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開始于2013年2月我國先后暴發的2次感染人類的疫情。H7N9亞型流感對禽類不致病,但是感染人類后死亡率達30%。主要是由于人類對該亞型病毒沒有免疫力,病毒感染后在肺部組織的高效復制及其所造成的免疫病理引起的。
研究表明,H7N9亞型流感的主要宿主和主要傳播者是雞與鵪鶉。其在不同宿主和不同溫度的情況下均能有效復制的生物學特征是其能夠導致大規模流行的重要原因。
資料顯示,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全國通報病例近400例,其中中老年人為H7N9感染的高危人群,且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為主要流行地區。有研究對H7N9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與H7N9暴發時間地點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H7N9的暴發時間與地點皆大體與候鳥遷徙來我國的時間相吻合,且流行的H7N9毒株是由浙江鴨H7N3、野鳥H7N9與上海、江蘇、北京及浙江的家禽H9N2重組而成。
1.4 其他亞型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自2013年報道第一例H10N8禽流感感染人的病例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H10N8存在于家禽和候鳥中,但其感染后不會發生明顯的臨床癥狀。H6亞型禽流感病毒宿主范圍非常廣泛,在我國南方地區常見。2013年我國首次發現人感染H6N1禽流感的病例,最近又在廣東省豬群中分離到了H6N6禽流感病毒。研究調查顯示,H6亞型在近年來的流行與傳播呈上升趨勢,且發現其在突破種屬屏障中表現出巨大潛力。
2 防制對策
2.1 加大監測力度和廣度,完善疫情上報及補償機制
由于禽流感傳播性強,一旦發生危害巨大,因此各級部門應加大監測力度,制訂合理的監測方案,完善基層監測平臺,提高檢測效率,把握禽流感的流行動態趨勢,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禽流感病毒能在多種禽類中傳播,其中野鳥是重要的潛在傳播源。減少野鳥對家禽的威脅,一方面需要完善對養殖場生物安全措施的要求;另一方面應建立針對野鳥的監測方案,形成完備的禽流感監測體系。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疫情上報機制,發生疫情時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控制,減少疫情引起的損失。除此之外,提高疫情補償機制能夠提高各個部門及養禽場上報疫情的積極性,提高監測效率。
2.2 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養殖場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選擇有效的疫苗,保證疫苗質量,并且需要根據疫情的變化進行調整,使用針對性強的疫苗,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例如要求對不滿2個月出欄的家禽至少要進行1次禽流感疫苗免疫,對2~4月齡出欄的家禽至少進行2次禽流感疫苗免疫,超過4月齡家禽應進行3次禽流感疫苗免疫。
建立科學的管理意識,堅持“預防為主”,同時實施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強新進禽類檢疫和隔離,做好防鳥、防鼠措施;避免禽類與外界人員接觸,若必須接觸,需進行嚴格消毒措施;做好禽舍日常消毒和定期消毒,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定期檢測禽群抗體水平,及時調整免疫策略。
3 結語
總之,目前我國禽群中同時流行著包括H9、H5等多種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嚴重影響了養殖業的發展。同時禽群中攜帶的H7N9、H10N8亞型禽流感病毒給人類健康帶來了較大威脅。因此我國禽流感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只有進一步完善禽流感監測網絡,落實各項防控政策,才能有效防制禽流感,減少其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