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生產性能的發揮關鍵在于后備母雞的質量,而后備母雞質量好壞的關鍵是育雛。育雛是指1~42天內雛雞的飼養管理,育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成期的平均體重、均勻度、成活率等指標,育成期的成活率及均勻度影響到產蛋期的產蛋率及死淘率。開產前體重直接關系到初生蛋重的大小、開產后產蛋率上升的幅度和高度以及高峰期維持時間的長短;也間接影響整個產蛋期內產蛋數量的多少和飼料轉化率、存活率的高低。蛋雞開產前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達到本品種的標準體重,并且雞群均勻度達到75%以上,是提高其生產性能的第一步。有關資料表明,5周齡體重與72周齡的入舍蛋雞產蛋數呈強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3),而且與72周齡累計死淘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5);16周齡體重均勻度與72周齡產蛋率的相關系數為0.72,而與72周齡累計死淘率的相關系數為0.65。良好的育雛條件是提高蛋雞育成期均勻度和體重達標的重要條件,是蛋雞遺傳潛力充分發揮的重要保證。
本試驗通過改變蛋雞育雛期籠體結構,考察其對育雛期平均體重、均勻度和成活率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動物
1日齡海賽克斯粉商品蛋雞苗。
1.1.2 試驗雞籠
對照組育雛采用4-1200型4層層疊式育雛籠,每層分6格每格養50只雛雞;試驗組育雛采用定制小格育雛籠,將4-1200型4層層疊式育雛籠每1層分成小格,每格大小為136cm×70cm×33cm,每格養20只雛雞。
1.2 試驗設計
L.2.1 試驗分組
試驗選取新購進1日齡海賽克斯粉商品蛋雞苗12000只,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2組,每組6000只,每組設5個重復,每個重復1200只。經檢驗,試驗組和對照組雛雞平均體重、均勻度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采用常規育雛籠伺養,試驗組采用定制小格育雛籠飼養。
1.2.2 試驗地點和試驗期
試驗在中山市白石雞場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試驗期從2012年6月1日起至2012年7月12日止,共42天。
1.3 飼養管理
對照組和試驗組雞舍均為全密閉式,除試驗籠具不同外,其他飼養管理程序完全相同。育雛期雞舍溫度可自動控制,1-7日齡采用手提式飲水器供水、料盤人工喂料;7-42日齡采用乳頭式自由飲水、料槽人工供料、人工清糞。育雛期稱重、消毒、免疫按常規進行。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指標測定:每天記錄雞群采食量、死淘數,每周采用多點隨機抽樣法按5%的比例進行個體稱重,同時計算平均體重和均勻度,育雛結束統計育雛期的死淘數計算存活率。雞群的均勻度是指群體中體重落入平均體重±10%范圍內的雞所占的百分比。
1.5 數據統計處理
試驗數據組間差異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t檢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
2 結果與分析
2.1 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體重的影響
由表1可知,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平均體重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
2.2 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均勻度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第1、2周均勻度差異不顯著(P>0.05),第3、4周試驗組均勻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第5、6周試驗組均勻度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2.3 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存活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育雛期試驗組存活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3 討論
3.1 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體重的影響
在育雛期各周試驗組比對照組雞群平均體重略有提高,但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飼料品質和供應數量相同,雞群獲得營養相同,所處的大環境(溫度、濕度、通風)相同,所以平均體重沒有顯著差異。
3.2 育雛籠不同結構對育雛期均勻度和存活率的影響
在第1、2周試驗組和對照組雞群均勻度差異不顯著(P>0.05),第3、4周試驗組均勻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第5、6周試驗組均勻度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育雛期試驗組存活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這個結果可能是由于對照組是大群飼養,隨著日齡的增加,雞群個體間爭斗現象相對嚴重,采食不均勻,個體大小分化較大;試驗組采用小籠飼養,雞群采食、飲水比較均勻,減少了爭斗,試驗組雞個體大小分化較小。
4 結論
蛋雞在育雛期采用定制小格育雛籠飼養(每籠20只),能夠極顯著提高育雛期均勻度和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