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中,有的雞群產蛋的高峰不高,甚至不出現產蛋高峰,其原因何在?筆者根據以往經驗,分析有以下幾點:
? 一、飼料的影響。
1、全價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滿足不了蛋雞產蛋高峰期生產需要。
2、原料蛋白質品質低劣。高峰期日糧采用過多蛋白質利用率低的原料,如菜粕、棉粕等,蛋白質消化率分別為75%、72%,且適口性差,含有毒物。此外,使用了發霉原料,也會導致產蛋高峰上不去。
3、營養不平衡或不足。產蛋雞高峰期飼料中的蛋氨酸和胱氨酸不足,按一般配方,通常蛋+胱氯酸添加量為0.53%-0.61%才能滿足,精氨酸、賴氨酸也要考慮;礦物鹽比例不當或不足,特別是鈣、磷比例不平衡,正常比例在5-6:1。高峰期飼料微量元素錳不可忽視,每公斤飼料中應添加100-120毫克;維生素不足會影響生產,籠養蛋雞產蛋高峰期需補充維生素A1、D3、E。
對策:
使用營養全面、質量可靠的飼料。在選料上,不要單純追求便宜(價格低),要選擇好原料,不摻假、不發霉、無毒的原料。在使用中要看一下,給你帶來多大效益。一定要算一下料蛋比,哪一種更合算。飼料營養除保障生存維持生命的營養之外,多余的營養才變成雞蛋,多余的太多是浪費,多余的少,產蛋率不高。
? 二、育成雞品質差。
1、體重達不到標準。主要是在育成期,由于飼養管理不好,經常停料、停水,飼料質量差所致。
2、有的體重超標。主要是飼養方法不科學所致。
3、后備雞培育得不好,均勻度差,雞群大小不一,不同批次雞混在一起飼養,造成產蛋時間不集中。育成階段飼養管理不好或天熱等造成后備雞生長發育受阻,特別是12周齡之前的階段內,對飼養管理不重視,營養不好,體重沒有達到品種標準,雞群體重大小參差不齊,均勻度不好。到開產周齡體重仍然不達標,大小參差不齊,脛骨很短。換上產蛋高峰期高蛋白質飼料進行飼喂,產蛋率仍然升不上去。過肥、過瘦的母雞都不產蛋,只有發育正常的母雞才產蛋。
對策:
搞好育雛、育成階段的飼養管理,特別是要重視育成階段。適當限飼,經常稱體重,根據體重是否達到標準或超重而調整配方,使育成雞開產時,體重80%以上達到開產體重,脛骨長度也達到該品種長度。這樣的雞群才能高產,產蛋率上升快,容易達到高峰。
? 三、光照的影響。
產蛋高峰期全天光照應穩定在16-17小時(包括日照)。光照時間時長時短,且經常停電,開、關燈時間無規律等都會影響產蛋高峰的形成。
對策:
嚴格進行補光。產蛋雞從19周齡起每天需要光照13~14小時,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時,一直加到17小時,以此維持產蛋高峰。當準備淘汰整群雞時,可以在最后一個半月左右將每日光照提高到18小時。每平方米使用一個25瓦的燈泡,距地高度1.8~2米。產蛋雞補光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滿足雞體的營養需要。尤其是蛋白質、鈣、磷等。
? 四、應激的影響。
喂料時間的改變;經常變換飼料配方或品種;停料停水,導致產蛋下跌,破蛋增多;高溫或低溫的影響。
? 五、疫病的影響。
育雛階段因溫差大溫度低等原因導致的呼吸道(傳支);在高峰到來之前,雞最易感染雞白痢,呼吸道病,產蛋下降綜合癥,脂肪肝綜合癥等。開產前的呼吸道病的影響,因為此階段是雞生殖系統發育的關鍵時刻,此時發生的呼吸道情況,會造成機體本身的溫度升高,從而影響到卵巢的發育,有可能造成生殖性傳支造成150天以后產蛋率上升緩慢,到了80%左右,各方面都比較正常,就是產蛋不上升。
對策:
做好防疫工作,減少應激因素,避免因環境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特別是在開產前。在飼料中加入千分之五-千分之十的植物油,微生態制劑調理腸道,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中成藥促進輸卵管發育,維生素飲水增強抗應激能力,及時淘汰假母雞、水襠等傳支后遺癥疾病。
? 六、品種不純。
使用商品蛋雞受精所產的種蛋孵化出來的后代,品種退化。產蛋率維持在70%左右。采取什么措施也不會提高產蛋率。
對策:
認真選好種雞苗,到正規大些的種雞廠購雛雞。
? 七、雞開產后氣候不好。
如果雞進入產蛋高峰期是炎熱的夏季,天熱,雞采食量減少,管理跟不上,雞群很難產蛋率達高峰。
對策:
注意隨時隨地的氣候變化,盡量減少因氣候所造成應激的減蛋。經常搞好雞舍環境控制,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