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冠狀病毒”成為關注的焦點。筆者查閱資料匯成此文,幫助大家加深認識冠狀病毒這個陌生的“敵人”和熟悉的“朋友”!
一、獸醫最早認識冠狀病毒
人類對冠狀病毒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科學家首次在雞上分離到該病毒,因其在電鏡下病毒結構形態類似中世紀歐洲帝王皇冠而得名,一直以來,對該病毒的研究多在獸醫領域,直到2003年暴發“非典型肺炎”疫情,才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二、冠狀病毒的分類與特點
分類學上冠狀病毒屬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其復制依賴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研究發現冠狀病毒有不連續轉錄和聚合酶跳躍的復制方式,這些特性導致病毒易發生高頻的基因重組和變異(Lai MMC et al., 1992),從而演化成不同簇群。這類病毒大家族擁有許多家庭成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可引起家畜、家禽、寵物和人類疾病的重要病原體。根據其基因差異,分為α、β、γ和δ4個簇群,可分別感染不同的宿主引起各種臨床癥狀,α、β簇群主要感染哺乳動物,而γ、δ簇群主要感染禽類(表1)。
三、一起認識各種冠狀病毒
豬源冠狀病毒中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在世界各地豬場都有發生,引致仔豬腹瀉、嘔吐等癥狀死亡率可高達90%,對養豬行業影響較大。它們彼此形態無區別但是抗原性卻無交叉,國內已有商品化TGEV-PEDV二聯疫苗提供了有力的防控手段。有研究顯示TGEV缺失突變毒株喪失了病毒的嗜腸道性而獲得了嗜呼吸道性,會引起豬溫和呼吸道癥狀或無癥狀感染,冠狀病毒的變異與進化由此可見一斑。
犬源冠狀病毒感染犬引起一過性的胃腸炎,癥狀輕微,除了體質較弱幼犬會因腹瀉引起脫水,多數犬都能夠耐過。貓源冠狀病毒引起腸炎和腹膜炎等則比較嚴重,及時進行干預治療也能夠治愈。某些貓源冠狀病毒株來源于與犬冠狀病毒的重組,從而增強了致病性,是冠狀病毒豐富多彩的變異與進化又一例證。
禽源冠狀病毒中最為同行朋友們所熟悉的就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雛雞感染誘發呼吸道癥狀、支氣管堵塞、腎炎等癥狀;青年雞感染可永久性損傷卵巢和輸卵管;產蛋雞感染可引起蛋殼品質、產蛋率下降。(插入鏈接《種雞群感染IBV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IBV病毒型眾多,已發現全世界超過100個型,可見在雞群中冠狀病也是千變萬化。
人源冠狀病毒:目前發現能夠感染人類并誘發疾病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其中3種為高致病性毒株。①是最為人們熟悉的非典肺炎病毒2003-SARS,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經多年溯源性研究發現病毒源自云南地區的中華菊頭蝙蝠,揭示了“蝙蝠→果子貍→人類→人際”的傳播鏈條;②是暴發于沙特阿拉伯,席卷整個中東和歐洲地區的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2012-MERS,則是通過駱駝再傳播到人類的。③是本次發生疫情的病毒2019-nCoV,近期取得了許多進展。華中農業大學研究人員分析比對了GISAID數據庫2019-nCoV全基因組序列發現與已知的云南蝙蝠β冠狀病毒(BetaCoV/bat/Yunnan/RaTG13/2013| EPI_ISL_402131)高度相似,達96.0%-96.1%;與2003-SARS相似性為78.9-79.0%;而與其他人和動物冠狀病毒間的基因組相似性只有40%左右(表2)。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對2019-nCoV與禽源冠狀病毒的親緣關系進行分析發現二者核苷酸同源性較低,初步排除來源于已知家禽冠狀病毒的可能性。而就在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通過對野生動物樣品的宏基因組學分析并鑒定分離自穿山甲的冠狀病毒毒株基因序列與2019-nCoV同源性高達99%,說明穿山甲為潛在的中間宿主。
四、2019-nCoV本應與人類相安無事,和諧相處
冠狀病毒無法獨立生活,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于是演化出不同基因序列的簇群,它們各自擁有一把入侵宿主動物細胞的“鑰匙”(病毒表面蛋白),找到匹配的“鎖”(宿主動物的細胞受體),完成對特定宿主的感染,這就是病毒的種間跨越屏障。2019-nCoV與已知的豬牛、犬貓、禽類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性都不高,且暫未發現病毒感染這些動物,因此當下無需擔心家里的寵物受到感染、也無需擔心不能食用家禽。
億萬年來病毒占據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態位,許多病毒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界當中,并不會輕易傳播到人類。SARS、MARS、2019-nCoV等影響人類生命安全的病毒均與蝙蝠、果子貍、穿山甲等野生動物上的β冠狀病毒有關系,每一次疫情對人類傷害之大、對社會影響之廣,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杜絕侵擾野生動物,才能與病毒相安無事、和諧相處。